序号 | 团队名称 | 团队负责人 | 团队成员 | 申报领域 | 研究方向及与申报领域的相关性 | 负责人联系邮箱 |
1 | 信息感知融合与智慧服务(创新团队) | 黄梦醒教授 | 刘慧舟(讲师)、黄忠(副教授)、冯思玲(教授)、冯文龙(教授)、BHATTI UZAIR ASLAM(副研究员)、徐博(讲师) | 信息技术 | 多源信息协同感知与融合及智慧服务。 | huangmx09@hainanu.edu.cn |
2 | 宽带无线通信工程研究团队(创新团队) | 刘大可教授 | 陈玮(讲师) | 信息技术 | 本团队研究内容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基带芯片、通信专用处理器ASIP;异构DSA架构关键技术研究;南海远程无中继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 996516@hainanu.edu.cn |
3 | 智能无线通信、测向定位及信息安全团队(创新团队) | 束 锋 教授 | 梁小朋(副教授)、姚誉(教授)、高炜(博士后) | 信息技术 | 本团队研究内容为:基于机器学习智能无线通信链路传输理论与关键技术,大大规模MIMO无源测向与定位一体化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理论与技术均为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与领域,因此属于信息技术领域。 | shufeng@hainanu.edu.cn |
4 | 无人智能系统团队(创新团队) | 张卫东教授 | 郭东生(教授)、贾泽华(讲师)、薛珊(副研究员) | 信息技术 | 无人智能系统团队负责人张卫东教授是云顶集团4118com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国家级人才、德国洪堡学者、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科学家,担任海洋智能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上海高校船舶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编队、博弈;2. 模式识别理论:机器学习、机器视觉、信息融合;3. 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无人船/无人机、海工装备。团队发表SCI论文400多篇,包括行业顶刊近200篇,论文被谷歌引用1.5万多次,有近30篇次SCI高被引论文;申请专利近20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团队拥有2个自建室内小水池和十几万平米自建水上试验场,具备组件级自主设计开发生产无人艇和无人机的能力。 | wdzhang@sjtu.edu.cn |
5 | 量子人工智能团队(创新团队) | 蔡庆宇 教授 | 吴孟山(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张 屹(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信息技术 | 主要研究量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属于信息技术领域。 | qycai@hainanu.edu.c |
6 | 数字渔业团队(创新团队) 新更名团队、兼顾海南省嵌入式工程中心 | 张永辉 教授 | 唐浩(副教授)、高家宝(讲师) | 信息技术 | 团队以数字渔业为建设目标,致力于推动海南工厂化水产养殖、数字化养殖和热带渔业育苗等领域的发展。团队通过研究先进的数字化监测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养殖环境的精确监测和调控;通过实时的传感器网络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水质、温度、氧气含量等关键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研发和应用高效的育苗技术,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光照和水质控制等环境因素,提高育苗过程中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申请一系列创新型成果,并进行成果转化,相关技术已经被多家海南水产养殖企业采纳。
| yhzhang@hainanu.edu.cn |
7 | 海洋先进装备与信息技术研究团队(创新团队) | 任佳 教授 | 邓家先(教授)、杜育宽(教授)、丁洁(副教授)、崔亚妮(副教授)、陈雨景(副教授)、陈敏(副教授)、张育(讲师)、郝秋实(高聘副研究员)、胡子剑(高聘副研究员)、沈荻帆(讲师) | 海洋科技 | 团队立足解决海洋交叉领域的数据获取难、信息传输手段单一、数据处理复杂度高的共性问题,开展海洋复杂环境下无人艇、潜航器、浮潜标等海洋观测平台的设计制造,海洋数据通信装备开发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的海洋智能装备作为试验平台,将团队成果进行集成化应用与示范。团队长期致力智慧海洋领域,通过民参军的方式集中力量突破了海洋通信、海洋环境监测、海上测绘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已成功研制了海面目标搜索无人机、海面监测无人船、浮潜监测平台、岛礁远距离宽带通信系统等先进海洋智能装备,为海南省海洋环境监测、抗雾保运等工作以及国防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 7403491@qq.com |
8 | 精确探测与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 | 王咸鹏 教授 | 王磊(教授),兰翔(副教授),武贵路(副教授)、伍小芹(副教授)、国月皓(讲师) | 信息技术 | 团队聚焦于精准探测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方向,针对复杂环境下目标电磁环境建模、信号检测、目标位置精准探测、目标智能识别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包括:1)复杂电磁环境和复杂目标信息的精准建模问题;(2)多源信息融合探测与多维度稀疏信号恢复的新理论与方法(新体制雷达、阵列信号处理、多源信息融合探测与定位等)。(3)目标识别新方法与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研制。建立面向复杂电磁环境、复杂气候环境、复杂海洋环境中超大或小目标、多尺度目标、超高速目标的雷达、光学、视频/图像等多源信息信号模型、目标精确探测新理论与新方面、目标识别的方法与智能信息处理平台,同时申请一系列相关的专利,并进行成果转化。相关成果应用在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海洋信息智能处理以及自贸港建设的安全管控等方面。 | wxpeng2016@hainanu.edu.cn |
9 | 多模态信息智能处理与决策管控(创新团队) | 胡祝华教授 | 邵春艳(副研究员)、谢府命(讲师)、陈珣(副教授) | 信息技术 | 多模态信息智能处理与决策管控团队实验设备、科研基地和办公场地充足。团队的研究领域属于“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和“科技创新2030”前沿领域,也契合国家和海南省“十四五”的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方向。团队通过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合作、及成果转化等实现资源整合,提供准确和鲁棒的分析结果与决策管控支持,从根本上提高智能化系统在多复杂环境中的泛化性能。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有:1)近海船舶管控:提出基于多模态信息的近海船舶目标精准检测和异常识别新方法,为自贸港封关运作“精智联控”作战体系提供实战化的关键管控支撑。2)智慧渔业与育种:构建多模态水产养殖环境监测预测体系,完备鱼体性状精准测量技术、创新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提出水生动物异常行为检测新方法与病害诊断新技术。3)在VSLAM方向:构建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全新VSLAM可定制化框架,着重开展低成本方案下机器人的理论研究和落地应用。以上方面在理论基础和方法供给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通过“政产学研用推”,为国家和海南重点布局产业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高端人才。 | eagler_hu@hainanu.edu.cn |
10 |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培育团队) | 毋媛媛 教授 | 谭学刚(副教授) | 信息技术 | 团队致力于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强化学习,深度学习,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以及智能电网资源调度等。 | wyuanyuan82@163.com |
11 | 海上电磁仿真与无线网络规划(培育团队) | 苏 婷副教授 | 杨永钦(副教授)、迟阔(讲师) | 信息技术 | 团队主攻海上电磁仿真先进算法的设计与开发,面向复杂乃至极端海上环境下信道模型构建、目标电磁散射计算、无线通信优化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具体方向包括信道建模、计算电磁、新型天线设计和无线通信网络规划等。 | suting4190@hainanu.edu.cn |
12 | 智能系统协同与决策(创新团队) | 张俊锋 教授 | 邢伟(副教授) | 信息技术 | 团队聚焦于智能系统协同与决策方向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系统信息融合与决策,智能检测与滤波、故障估计与控制、智能系统协同、切换系统、正系统、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网络资源调度等。 | jfzhang@hainanu.edu.cn |
13 | 海洋电磁频谱感知团队(培育团队) | 陈真佳副教授 | 赵焱(副教授)、石瀚洋(讲师)、栾干(讲师)、岳春漪(讲师) | 信息技术 | 团队长期从事无线电监测、复杂环境下电磁波传播损耗特性研究、信号检测与信号定位标记、电磁频谱干扰检测、频谱态势感知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依托海洋电磁频谱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紧跟海南省自贸港建设中重点区域无线电业务的电磁干扰检测、无线电信号监测、电磁频谱资源管控等业务需求,加强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无线电监督管理局、海南海事局、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技术服务合作。 | zjchen@hainanu.edu.cn |